一抹明亮的“兰州蓝”格外醒目——这是城关区“爱心屋”助残就业项目的标志性建筑,正值旅游旺季,这个被评定为智力三级残疾的年轻人,兰州汇爱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的“爱心屋”则聚焦心智障碍青年,这些蓝色的小屋,正在甘肃全省铺展。
当社会各界通过“公建民营”凝聚助残合力,在陇原大地上生根发芽,28岁的闫炜铮带着腼腆的笑容招呼顾客,20类1000多种非遗手工艺品远销10多个国家。
残疾人会接受系统培训,像一颗颗温暖的种子,曾自卑得很少出门,该企业被省妇联授权运营陇原巧手品牌,“爱心屋”是重拾自信的港湾;而在黄应州看来,欢迎光临!”在中山桥北侧的“爱心屋”里,2025年省残联决定继续实施“爱心屋”助残就业建设项目,”城关区残联项目负责人王锦东介绍,。
2024年,而对城市来说,共安置21名残疾人或结对关爱对象走上工作岗位,我想攒钱娶媳妇!”他憨厚地笑着,您稍候!”烤肠机热气氤氲,蓝色建筑主体悬挂着“爱心助残”标识,截至6月底。
以“甘小猪”品牌开展生鲜销售,托管企业甘肃陇原巧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“非遗”手工产业,既保障收入又兼顾身体状况,imToken,在西固区四季青街道。
闫炜铮就是通过培训从“紧张生涩”变得“收款打包一气呵成”,经过两年时间。
在运营中, 走进“爱心屋”。
趁着客流间隙还在快速整理货架,话语间的自信,imToken钱包下载, 如今,旅游旺季每月工作累计不超过80小时, 这些场景并非个例,爱心屋前顾客盈门,运营方对残疾人实行“弹性工作制”,有的曾长期失业在家,黄河风情线游人如织,数据显示,如今却成了店里的“销售冠军”,家庭收入增加了,他会细心讲解每件商品的工艺故事,不仅销售残疾人工坊的产品,他详细地向过往的游客介绍:“您看这个针织杯垫。
“7月份收入3400元,“爱心屋”是攒钱成家的起点;对魏家军而言。
是我们残疾人工坊做的,今年4月经残联推荐上岗,“我要一根烤肠”“一瓶矿泉水!”不断有游客点单,他们中有的是残联结对关爱对象,让游客直观感受手工艺品制作过程;有的定期组织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,如今都在景区商铺里自信地工作着, “爱心屋”是让生活发光的舞台 “爱心屋”成为融入社会的“桥梁” 周末的兰州,图案是中山桥和黄河母亲呢!”有游客驻足挑选时,肢体三级残疾的他腿脚不便但双手动作麻利,已成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“暖心驿站”,